一、概述
PD-1绝缘子用于直流或工频交流额定电压低于1000V的架空电力线路中,作绝缘和固定导线用。按其结构型式分为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蝶式绝缘子、低压线轴式绝缘子。其安装使用地点的周围环境温度为-40℃~+40℃,海拔不**过1000m。
二、技术标准
JB/T 10585.1-2006 《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 *1部分: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绝缘子》
三、型号说明
PD——低压线路针式绝缘子;"-"后数字为形状尺寸序数,"1"为尺寸较大的一种; T、M、W——安装连接形式代号,T表示铁担直脚,M表示木担直脚,W表示弯脚。
XWP-70防污型悬式瓷瓶绝缘子主要用于35KV-220KV高压架空线路的一种盘形悬式瓷绝缘子,
各种参数分为:JB9681-1999(老型号)XWP1-70、XWP2-70、XWP2-70C、XWP2-70T、XWP3-70、XWP8-70,
相对应GB/T7253-2005(新型号)U70BEL、U70BL、U70CL、U70BELP、U70BLP。
公司对其产品长期大量生产,现货供应,全国配送。
污秽试验
污闪、冰闪、雨闪、雷击中对电力系统外绝缘危害较大的是污闪,雷击数量虽占外绝缘事故的**位,但污闪的损失却是雷击的近10倍。早在1907年,意大利沿海附近一条25kV交流输电线路就发生了污闪事故,到了20世纪50年代,**的污闪事故已非常严重,如1951~1955年英国132l(V线路污闪事故率为0.6次/(100km·a);1961年日本发生污闪事故162次;1969年斯堪的纳维亚50-400kV线路共计发生污闪事故400多次;丹麦的60--150kV线路污闪事故的跳闸率为1~4.3次/(100km·a);1960"-"1970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工业和沿海污秽地区,12~500kV电网也相继发生了大量污闪事故。我国东部沿海工业较发达地区20世纪50年代出现污闪事故,60年代污闪事故逐步向全国各电网发展,不仅发生在工业城市和沿海地区,也发生在农村和内陆地区。污闪范围日广,频度日高,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常用的试验方法根据试验过程中电压的施加方式可以分为恒压法和均匀升压法,根据绝缘子染污和湿润过程的差异可分为盐雾法、固体层法和湿污法等。恒压法是将电压快速升到预期的试验电压,维持恒定至少数分钟的一种加压方法。这种加压方法和系统中运行的污秽绝缘子的工作状态相一致,试验分散性小,但试验周期较长,是IEC和国家标准所推荐的方法。升压法不是标准推荐的方法,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将施加电压以一定的速度均匀升高,直至试品闪络。升压法在电力系统中没有这种运行情况,但这种试验方法的周期很短,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特别适用于各种研究性试验和对比试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湿污法不是标准推荐的方法,由于试验过程不需要人工喷雾,因此不需要建造人工雾室,简单易行,特别适用于**高压系统的长串绝缘子和大尺寸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
根据国内外对污秽闪络的研究现状,恒压试验是保持整个试验过程中试品所加电压恒定.在此条件下来观测污闪的形成过程,通常用来模拟实际运行绝缘子(恒压下)的污闪。升压试验是在试验过程中.电压是逐渐施加给试品的.主要是用来了解污闪发生和电压的关系.获取试品污秽条件下的耐受电压、临界电压或50%闪络电压。一般认为在求取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平均值或者50%闪络电压时多用升压试验法,在求取绝缘子较大耐受电压或50%耐受电压时,多采用恒压法试验。